【青鳥北附】你我同行,見“圾”行事
你我同行,見“圾”行事
取其精華,去其糟粕,對于垃圾來說亦可如此。垃圾分類即對可以再利用的進行回收,對不可以再利用的進行剔除,這也是垃圾分類的意義所在。
為了切實加強學生的垃圾分類回收的意識,引導他們養(yǎng)成良好的垃圾分類習慣,為我們的環(huán)境保護作出一份貢獻,曾惠端老師帶領班級的孩子們進行了一次垃圾分類活動。
垃圾分類的形式
開會說——曾老師通過討論開會的形式,先讓孩子們了解“垃圾”這一概念,再結合實物圖片展示,讓他們真正地了解在我們周圍的垃圾有哪些,有哪些危害,以及垃圾分類所帶來的好處,慢慢引導他們要在生活中將垃圾分類形成一種長久堅持的習慣。
垃圾分類的優(yōu)點
互動玩——選擇一名同學上臺與曾老師進行互動,老師拿出印有不同垃圾的圖案,讓講臺上的學生先回答該種垃圾的種類和優(yōu)點,先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認知來進行回答,老師再進行糾正和引導。接著又讓學生之間進行互動,選擇一名學生進行提問,另一名學生進行回答,并讓大家指出錯誤的地方。
了解垃圾的種類
動手做——經(jīng)過講解與互動,孩子們基本對于垃圾分類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,對于何為垃圾,何為垃圾分類基本可以做到客觀看待。屆時曾老師拿出大量的印有不同垃圾的卡片,讓孩子們進行小組討論,最后將不同的卡片丟到相應的垃圾桶內。通過小組比賽的方式讓他們去親身執(zhí)行、體驗垃圾分類,在增強責任感的同時,也讓垃圾分類在潛移默化中內化為孩子們心中的一種職責。
當今社會需要更為科學的生活方式,如何正確看待垃圾的剩余價值和處理方式至關重要,尤其是對于小學生來說,兒童時期的理念會決定他們未來的一生。通過此次活動,孩子們對于垃圾分類與職責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認知,在歡樂的氛圍中享受了一場獨有意義的教育旅程!